當下,電動車是短途出行的“新寵”,但“飛線”充電、入室充電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充上“安全電”成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之一。
(資料圖片)
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永遠都是“做群眾最需要的,補小區最缺的”。項目承建單位綜合考慮了小區的住戶人口、電動車數量,科學選址,合理安排充電樁數量,確保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充電自由。
“我們去年借助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縣城五個統建小區實施充電樁改造,安裝有一百多臺,今年我們計劃在杏花小區安裝十多臺新能源充電樁,進一步補齊縣城區基礎設施短板。”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鄒品金介紹說。
小小充電樁,“樁樁”暖人心。如今,走進小區,一排排嶄新的充電樁已經建成,方便、快捷、安全的充電樁讓群眾幸福感實時“滿格”。
“我們提的意見,我們的心愿,現在全部實現了。”小區聯戶長周培勛老人說。
城鎮之美,在于精致;城鎮管理,在于精細。在持續推進的城鎮精致管理工作中,劍河縣狠下“繡花”功夫,從細微處入手,從具體切入點發力,不斷建設完善城市家具,先后在多個小區新增直飲水裝置、加裝門禁系統、美化小區花園、增設停車位……倡導人人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城市建設,讓居民小區更有“家”的溫暖。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劍河縣以“小切口”實現“大變樣”,讓城鎮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切切實實把群眾心中城鎮生活美好愿景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景。
通訊員 沈澤丹 彭郡
編輯 楊勝榮
二審 胡朝輝
三審 韓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