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2、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3、釋義:“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諺語,書:知識。
(資料圖片)
4、 到:等到。
5、 用:需要,有所用。
6、 時:時候。
7、 方:才。
8、 恨:悔恨,后悔。
9、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10、出處:清代郭小亭《濟公全傳》第四十一回:“談了幾句閑話,又盤問些詩文,李文元對答如流,趙海明甚喜。
11、然后書僮研了墨,求李文元寫了一副對聯,寫完一看,上寫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12、’”筆順擴展資料:意思相似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3、出自南宋詩人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1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5、譯文:古人學習知識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16、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1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說需要知識的時候。
18、才開始悔恨自己讀書太少,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事就體會不到它的困難。
19、這句話勸誡人們多讀書,多積累知識,多實踐,多取得真知。
20、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是一則諺語,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錦《增廣賢文》中的勉聯。
21、意思是到了實際要使用的時候,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就不知事情的艱難。
22、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23、意思: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艱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