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預測半年度GDP排名的時候,就有兩個懸念:一個在廣州和重慶之間,一個在杭州和武漢之間。現在官方榜單公布,我們可以看到重慶再次超越廣州成為中國第四城,而杭州也領先武漢近百億元。
隨著各地經濟數據的公布,2023年上半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名單也隨之出爐。數據顯示,上半年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市(21390.17億元)、北京市(20621.3億元)、深圳市(16297.6億元)、重慶市(14345.95億元)、廣州市(14130.69億元)、蘇州市(11458.4億元)、成都市(10705.5億元)、杭州市(9602億元)、武漢市(9503.33億元)、南京市(8316.92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海與北京之爭,暫時落下帷幕
去年同期的數據,北京曾歷史性地反超了上海,成為我國的GDP第一城。但去年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點,從經濟實力來看,上海無疑有自己的優勢。這不,2023年上半年,上海再次奪回第一的寶座,展現出其在國內經濟競爭中的強勢地位。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21390.17億元,同比增長9.7%。而今年上半年,北京生產總值20621.3億元,同比增長5.5%。根據這一趨勢,上海未來的GDP將大概率領先北京。
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為其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上海還積極擁抱創新科技,加強產業結構優化,不斷吸引國內外的投資和人才,這也是其能夠在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慶再次超越廣州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廣州的GDP都是排在了全國第三位但從十三五時期開始,廣州的GDP就被深圳趕超,排名下降了一位。而進入十四五時期,重慶也開啟了追趕之旅,在多個季度的數據中已經領先了廣州。
2023年上半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14345.95億元,同比增長4.6%。廣州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14130.69億元,同比增長4.7%。
重慶的突破絕非偶然。在過去的幾年,重慶在政策引導下,積極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此外,重慶在人才引進和創新環境方面也做出了諸多努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企業入駐,這些舉措為重慶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蘇州反超成都,再次升至全國第六
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蘇州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成都。上半年,蘇州地區生產總值11458.4億元,同比增長4.7%。成都地區生產總值10705.5億元,同比增長5.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蘇州全市工業35個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產值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加快,行業回升面達82.9%。蘇州第二季度的全面發力,也使得GDP總量再次反超了成都。
杭州領先武漢重回第8
從GDP總量來看,杭州憑借9602億元,領先武漢9503.33億元,具有近百億的優勢。雖然這次杭州超過了武漢,但因兩座城市的排名已經出現數次逆轉,足以顯示出雙方的激烈競爭。因此,未來的格局仍然難以確定,兩座城市相互競爭前行。
據悉,武漢與杭州之爭起始于2020年,武漢受疫情的沖擊,GDP出現負增長,杭州一躍超過武漢晉升第八位。2021年,杭州仍領先武漢近400億元。但在2022年,武漢以113億元的成績超過杭州,重回第八位。此次是杭州第三次超過武漢,再回第八位。
天津無緣前10
近年來,天津陷入低谷后,一直在進行自救,經濟發展已經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在今年上半年的GDP名義增速也是接近3%,以7842.83億元,位居全國第11,遺憾無緣。
對于天津未來的發展,很多人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優勢很多。這里可是全國僅有的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五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從地理位置上看,天津不僅毗鄰北京,而且具有沿海優勢。
結語
無論如何,從區域分布來看,還是“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格局。我們就以“南強北弱”為例,整個北方僅有北京上榜。從省份分布來看,作為最強兩個省份的粵蘇,都是擁有2個城市入圍。四川、湖北和浙江各有一個城市上榜,另外三市則是北京、上海和重慶三大直轄市。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中西部地區想要趕超沿海發達地區依然任重道遠。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