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準備的烏克蘭“春季大反攻”,于不久前正式打響。雖然說這一行動進行得并不順利,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給俄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然而,就在這時候,俄方卻突然表態,對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目標已經達成,烏軍的武器全靠援助。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資料圖片)
據中國網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近日公開表示,在這次特別軍事行動之初,所設定的讓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目標,其實已經基本上達成了。
據了解,在最開始,俄羅斯設定的目標包括讓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如果俄方真的達成了讓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目標,那么最起碼烏克蘭所有的重型武器裝備之類的全部被摧毀,而烏軍也要被摧毀大半。也就是徹底失去了通過軍事手段反抗、反擊,甚至是自衛的能力。
但是佩斯科夫給出的觀點是,因為現如今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戰斗中越來越少地使用本國武器,而更多地是依賴西方國家援助的武器。所以,他認為俄方基本上完成了讓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目標。
說實話,俄方的這一表態多少有點自欺欺人。要知道在戰爭期間,生產武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也正因如此,烏克蘭的蘇制或者俄制武器,自然而然就越來越少。俄方不也是一樣嗎?隨著俄烏沖突持續的時間越來越久,自己的武器不斷被消耗。
另外,就像佩斯科夫所說的,比較落后、整體上比不上西方的蘇制武器被烏軍消耗殆盡,裝備上了北約各國為其提供的先進武器。這哪里是“去軍事化”,更像是在戰斗中升級了自己的裝備。
不僅如此,在去年11月時,“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還曾發表聲明透露,“烏克蘭眼下正在加強融入北約軍工業,該集團正在與包括波蘭、捷克、法國等北約成員國,一起生產和研發重型武器裝備”。
毫無疑問,現實情況與佩斯科夫口中的“去軍事化”嚴重不符。
至于他為什么會這么說,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做出此番表態的背景。據悉,最近,包括南非、埃及、贊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或者特使,組成了和平代表團,于近日分別抵達烏克蘭和俄羅斯,欲促成俄烏雙方和平談判。他們還提出了一份關于調解俄烏沖突的和平方案,其中的內容包括俄方撤軍、西方國家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等一系列“建立互信措施”。
基于此,有分析認為,俄方突然說出這樣與事實不符的話,大概率是為了向外界展示俄方的態度,即愿意談判。
當然了,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真的能夠達成和解,持續了一年多的俄烏沖突就此結束,那么對于國際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受這場沖突影響的可不只有俄烏兩個當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