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江西“南昌縣住房保障中心關于欣光花園項目營銷工作的函”圖片受到輿論關注。
函件顯示,欣光花園項目2023年二季度銷售排名靠后,嚴重影響了該縣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希望該項目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加大營銷力度,壓實營銷責任,對銷售不力的營銷團隊進行約談、調整、解聘。
(相關資料圖)
引發熱議后,南昌縣住房保障中心也覺得委屈。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一地產項目銷售業績不是很好,“我們發給企業,是要他們督促營銷公司,開動腦筋、加大宣傳,加快銷售的速度,我覺得我們沒做錯什么。銷售業績不好的時候,就敦促他們想辦法。”而且,“我們還發了好多(函),前十名的表揚,后十名的鼓勵,讓后十名的開發企業約談營銷團隊。”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事情發生在南昌縣,不是南昌市。該縣是南昌市下的一個縣,離南昌市中心大約20公里,屬于一個四五線的小城。現在經濟承壓,房地產的供需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房產市場更是如此。
當地人在向富裕地區遷移,三四線城市需求持續走低,商品房嚴重滯銷,投資客逃離,開發商拿地也在全面撤離低線城市。
現在陷入危機的碧桂園,戰略就是“堅持深耕三四線,堅決下沉五六線,謹慎投資一二線”。如今也提出在未來要轉化為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拿地五五開。
資金可以走,需求可以走,但當地的市場還得維持。為此,各地各顯神通。
有些條件好的城市,放開限購了,如江蘇昆山、太倉放松限購,外地居民購買首套房不需社保。還有些地方,是針對二孩、三孩家庭,允許再購買一套房。但大多數小縣城是沒有資格限購的。
除了鼓勵買房,有些地方直接讓公務員當起了售樓顧問。廣西玉林就給公務員新增了進村賣房任務,定下了當年全市各層級部門需要完成推薦村民購房8000套的任務。后來,玉林還進一步加大了力度,將公職招聘和賣房掛鉤,在公職招聘時,如果買了房的畢業生,可以優先錄取。
但無論如何,像南昌縣這樣殺氣騰騰的操作還沒有。畢竟,不管是銷售團隊、開發商,誰都想賣出房子,他們的心情比誰都急迫,有充分的動力去賣房。當人有足夠的動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沒做到,那就是真的做不到,不是錯,不是罪,加碼也沒有用,這是一個常識。
從古至今,經濟不好的時候,做生意的人,生意不好,該得到的是體恤。從現代政府的經濟政策來說,則是發錢、發補貼,從來沒有怪商家的先例。
不過,這種怪事,真的發生了。當然,這也是一種施壓,你報上來的數據不好看,我就要約談,讓你直接開人。如果你不開人,那么數據就好看一點。
但四五線小城市的刺激政策,不管是奇葩的還是殺氣騰騰的,意義都不大。人口、資源向大城市聚集,是全球性的經濟趨勢。最近中央提出的城中村改造,針對21個超大特大城市,也是順應了這個趨勢。但三四線城市的財政收入,對房地產的依賴性很大,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無望的增收外,最大的辦法就是節支。
南昌縣住房保障中心,發這些沒有意義、超越職權的函,也需要人工,最終要工資,要財政負擔的。所以,與其開那不可能再開的源,不如節省這些沒有意義、注定負擔不起的流。小城中,有太多這樣毫無意義的開支了。
精兵簡政,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保障基本民生開支,才是維持四五線城市財政收支平衡的可持續之道。
文|劉遠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