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外交學者》雜志29日援引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消息稱,美國與帕勞簽署了一項新協議,授權美國船只在帕勞專屬經濟區單方面執行海事法規。“美國和帕勞加強海上安全,以應對中國侵犯。”全球海洋新聞網站“海事執行”報道稱,這一最新協議的簽署是美國抑制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又一舉措。
公開報道顯示,美國與帕勞一直保持著較為牢固的關系。二戰后,帕勞和其他幾個太平洋島國一起成為美屬太平洋群島托管地的一部分。1994年,帕勞獨立,但同美國簽有“自由聯合協定”,即帕勞的涉外事務需與美國咨商,國防也由美軍協防。
“海事執行”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于本月23日同帕勞簽署一項新協議,旨在加強“太平洋地區的海上安全和海洋管理”。該協議被美方官員稱為一個“里程碑”,因為它允許美國海岸警衛隊在帕勞的專屬經濟區內執法,根據協議條款,美國海岸警衛隊甚至可以在沒有帕勞官員在場的情況下代表帕勞登船和執行安全工作。據美國駐帕勞外交官稱,該協議的重點之一是阻止其他國家在帕勞專屬經濟區的“非法捕撈”。
“美國海岸警衛隊介紹稱,美國已與太平洋島國簽署了12項雙邊海上執法協議。”“海事執行”稱。2022年10月,美國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簽署海上執法協議,允許美國海岸警衛隊在該國水域進行登臨和開展相關活動。今年8月美防長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期間,雙方也簽署了類似協議,并于近期進行了首次聯合海上行動。報道還稱,過去幾周,美國海岸警衛隊派遣了3艘巡邏艇,44天的時間內在太平洋島嶼區域進行了4次巡邏、7次登船行動。
不過,美國的拉攏努力在上述國家內部得到的并不全是支持。美國和巴新簽署安全協議后,立即遭到巴新國內的強烈反對,巴新前總理奧尼爾直指協議部分條款涉嫌侵犯該國主權,僅為美國利益服務,“看不到對巴新的好處”。他在此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巴新不應允許自己的國土被其他國家利用來推進他們的政治議程,更不應卷入中美兩個大國間的博弈。
華東師范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弘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與帕勞協議的內容甚至已超出“長臂管轄”的概念,而是相當于直接把執法機關設在了他國,這實際上是強迫帕勞等太平洋島國讓渡了自身的部分主權。
“美國試圖在南太地區繼續他們的‘統治霸權’,同時也想阻止中國在當地正常的、互利互惠的經濟活動,這無疑是一種‘海盜邏輯’。”陳弘表示,上述協議是對南太地區國家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乃至侵犯,但在美國的脅迫下,一些國家不得不屈從于美國的意志。
(來源:環球時報)